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发布者:lv发布时间:2017-12-08作者:浏览次数:317

_

旅管小枫|2015-12-16|3.4分(高于89.4%的文档)|159|3|举报手机打开


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BUNE30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魏小安1,厉新建2

(1.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北京100836; 2.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北京100024)[收稿日期]2005- 11- 30

[作者简介]魏小安(1952-),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特邀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厉新建(197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


[摘 要]文章从旅游管理专业前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三个角度入手,分析认为,我国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转型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人才的数量,更要求旅游院校培养出高质量、有竞争力的旅游专门人才;旅游教育应该结合实践需求,突出细化原则设置专业;旅游学科是实证性很强的学科,应该在学术研究、教学方法等方面突出实践性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上应突出养成训练,强调教师、教材、学生三方互动,协同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旅游教育;学科建设

简单地区分,旅游教育对象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行政领导,包括各地主管旅游的市县长以及各级旅游局长;第二类是企业的领导,包括饭店、旅行社、景区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第三类是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实践中,本来最应该接受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院校学生们往往最听不进课堂讲授的内容,而市县长们、旅游企业领导们却可以鸦雀无声、全神贯注地听讲;院校学生们即使在课堂上不讲话,往往只是出于礼貌而已。他们

不关注老师在讲些什么,可能并不是老师所讲的内容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不重要,而是因为他们更关注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

这就引发我们去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怎么搞?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我们应该怎样去寻求突破?下面笔者就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前景、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以及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三个部分展开分析。

一、旅游管理专业的前景

1.基本状况

我国总的经济发展提出的目标是20年翻两番,而2000年国家旅游局在制定“十五”旅游发展规划时就提出要实现20年翻三番的超常规发展。从现在来看,实现这个目标基本没有问题。这也就是说,以2000年大体4000亿总收入为基数,2020年旅游

总收入应该达到32000亿左右。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32000亿的总收入需要多少各类旅游人才(包括职高、本科、硕士、博士以及从事旅游教学的教师和进行旅游教育的院校)?目前我国的旅游就业人数

大约3500万,按照有关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未来10年,我国每年大概需要新增就业人数400万。也就是说,到2015年,中国旅游总的就业人数将达到7000万到7500万,这是一个非


常大的数。从目前的旅游教育体系来看,我们已经形成研究生、本科、专科和职业教育四个培养层次,全国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者旅游专业的院校)一共1207所,其中高等院校494个,中等职业院校713所;在校的学生总数45.9万,其中旅游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0万;旅游专业教师是18.7万人,其中高教0.9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0.94万人[1]。从规模和数量上来看,这样一个状况甚至比旅游发达国家也毫不逊色,也大体能

够适应现状和发展的需要。但如果从专业细化、质量和培养途径上来看,我们与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教育相比还差很远。如果说我们前25年主要抓的是人才的数量的话,那么未来15年我们应该花大力气抓人才质量问题,旅游教育必须提升到一定层次。

2.专业设置应突出“细”字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旅游是一个包含了很多专业的领域,比如会展专业、旅行社管理专业、饭店管理专业。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首先要研究专业设置,研究课程设置,培育真正专业化的人才。旅游院校就是提供旅游教育产品的供应商,需要研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为谁生产等基本问题,否则就容易造成旅游专业的毕业生不好找工作之类产品不适销对路的现象。旅游专业在实际的教育培养过程中一定要细化。只有在实际操作中真正细化了,才会不断发现新东西,发现新的发展方向,学生的培养就更有针对性。比如,我们旅游教育现在多数还瞄着全国11000多家星级饭店和14000多家旅行社,但是对于全国数以万计甚至数以十万计的“农家乐”旅游专门人才的培养却没有给与应有的关注。不久前短短的一个月之内,

2005年9月28日贵州召开乡村旅游论坛,2005年10月6日黄山召开乡村旅游节,2005年10月8日江苏又召开乡村旅游论坛。这些频繁的活动安排说明社会上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领域。那为什么我们(尤其是中西部的旅游院校)在旅游教育的专业设置上不能考虑开设“乡村旅游专业”呢?如果开设了这个专业,将来的就业领域就更广泛。尤其是很多农村的孩子,通

过接受旅游教育,然后回去服务农村。

从旅游未来发展方向的角度看,旅游专业同样应该考虑细化的问题。中国旅游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必然融于休闲产业。2004年全国的旅游总收入6800亿,如果加上休闲这一块,至少要增加两倍。休闲也是个领域,其中包括的内容很多,也同样需要进一步细分专业。休闲市场上的酒吧、咖啡屋、足疗连锁等肯定有专业化需求。只不过旅游院校只想着培养高端人才,往往看不上这些东西,但这些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能才是市场最需要的。假设旅游院校

的一批经过专业化教育的职高


毕业生进入了酒吧、咖啡屋等休闲企业,那整个城市休闲体系的素质就会大幅度提高;而如果一个城市形成了完善的城市休闲体系,产业集群自然就形成了,专业设置的回旋余地自然也就更大了。因此,从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的角度而言,应该少

搞些大而化之、笼笼统统的专业,而是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细化设置。市场需求扩大了就多培养,需求减小就少培养。如果能够围绕某个领域形成若干个细化的专业,那同样能够通过构建专业集群突出院校的学术地位,从而真正形成“产业发展、学科建设、引导产业”的旅游专业教育良性发展之路。

二、学科建设:学术、教材与实践

  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学科建设已经有了大体的轮廓,但是在有些方面的完整性还不够,影响了学科体系的形成。

1.学术发展

从科研的角度看,无论是国内旅游院校还是国外旅游院校,在学术方面都有所欠缺。欧洲的旅游教育是从瑞士开始的,瑞士的饭店管理学院突出强调实用性的操作,整个欧洲旅游教育的风格也是非常注重技能性和实用性;美国则是不拘一格,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较突出高层管理人员的培养;日本的旅游教育在向多角度、多方位开拓;而澳大利亚的旅游教育则比较关注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等前沿性的问题。总体而言学术含量都较低。那旅游的学术含量到底是什么?因为旅游学科本身是一个实证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不必过分追求基础学科的所谓体系的规范性、完整性、严谨性。作为一个实证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术含量主要表现在能不能拉动产业发展上,而不是非要把明明白白的话说得让人听不懂了才叫学术。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学科建设不是简单的服务于发展,而是一定要拉动发展。如果只是简单的

服务于发展,就意味着旅游学科永远是二流地位。因此,旅游学科建设需要突出先导、创新与体系化等

三个方面。

第一是先导。旅游学科发展要求学科的建设者、研究者要有非常敏锐的感觉,不断地抓住那些在实践中大量产生的新事物。只有不断抓住这些鲜活实践,不断加以总结、归纳、提高,旅游学科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先导作用。第二要创新。学术研究的成果必定要转化,实际上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既是科研课题也是实践课题。比如做规划,这既是实际项目,同时也是科研项目。如果每一个旅游规划都有相应的科研含量,规划的总体水平就能普遍得到提高,目的地的旅游

发展就会更快更好。显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然就需要坚持科研上的不断创新。

第三是系统化。系统化要求相应的稳定,而旅游行业本身在不断成长变化中,绝对的稳定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在旅


游学科建设这个大框架内逐步深入、逐步系统化。总体而言,从科研的角度来说,不必过分追求完全的严谨性、体系性,只要能够通过创新达到先导,能够拉动实践发展,就能体现出科研价值来。旅游的研究不能变成圈子里的研究,不能变成所谓纯学术的研究。

2.教学环节

在旅游院校现行教育体系中,尽管有委托培训和成人教育,但传统教育毕竟是学校的主体。院校对学生的教育还有一定的应试教育甚至是应对教育成分。因此,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可以不读书,老师布置题目后马上上网搜索,找一大堆相关论文,“抄剪贴”就完事了,而且看起来可能还像模像样。这其中除了学生的问题外,可能还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毕竟旅游学科是一个实证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是不涉及一些实际的问题,就不能引发别人的兴趣;可是要涉及这些实证问题,尤其是讲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就是主体。所以从教学的方式来看,应该

注意引入互动方式。这一点成人教育或培训课程中体现得比较好,互动性较强。

不客气地说,我们现在基本上是批量生产性质的流水线式教育。经常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老师出版了一本教材可能就会吃老本吃上好几年。其实,对于一个实证性非常强、实践发展非常快的领域的专业教学,必然需要注意旅游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最新动态,至少这个星期讲课举的案例应该多考虑上个星期发生的案例,即便老师们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但绝对不能一个案例讲好几年。

3.实践问题

这里所说的实践是广义的实践概念,比如与政府的管理相结合、与产业的实际相结合、与国际水平相结合等,这些都是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来说,要突出产学研一体化。这其中大体有3种具体方式。第一是基地的方式。这在国外是普遍方式,但对中国来说太难了,不过也不是没有相应的尝试。比如天津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就建了一个饭店,作为学员的实习饭店。尽管后来运转得并不是很成功,但是从从长远发展来看,旅游院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实践基地,基地怎么形成、采取什么方式等问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否则,失去了实践基地的依托,就很可能出现“老师空对空、学生空对空”。第二是项目方式。项目方式已经成为旅游院校普遍的实践方式,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方式。只要积极参与、认真对待、多加创新思考,无论是旅游规划还是旅游企业咨询或者地方发展的总体方案,都能使旅游院校的老师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项目做完了,感受就会不同,而且由于有了第一手的实际感受,就能真正把课讲得生动。相反,如果项目做得少,或者基本没做过项目,那么讲课就全是书本语言,举个案例也是书上引来的


案例,总吃别人嚼过的馍自然就不香,课堂的吸引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第三是挂职(任职)方式。有些旅游院校为了充实实践教学,采取的是聘旅游企业老总们当兼职教授,这是挂职方式。但实际上这些老总们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时间给学生讲课,所以是一种浮在表面的实践方式。值得推广的是在浙江等地比较常见的挂职或任职方式。在这种方式里,不是企业老总到原校挂职,而是院校的老师去旅游企业挂职,甚至去企业任职。如果是到企业去任职则可以在企业日常管理、经营发展、项目决策上有更深层次的介入,自然为“反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有价值的素材与积累。尽管这需要一定的机遇,但客观上教师的确有很多优势是企业所需要的。企业需要老师这样的老总,院校也需要像老总一样的老师。

三、关于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笔者认为,作为实证性很强的学科,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该坚持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思路,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不过,在现行的旅游教育方面,由于我们基础教育跟不上,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很难。美国高中生完成的训练,我们要到大学去完成;人家的研究生可以独立开展研究了,而我们的研究生只能当助手,甚至只能找点资料。这种教育方式实际上直接违背了旅游的需求。这些东西如果不调整,学生培养不出来,我们的学科也发展不起来。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1.注重养成训练

在旅游院校首先需要强调养成训练。但是我们现在养成训练差得太多,连一些为人处事方面的基本训练都没有。院校教育中的确应该讲授工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但那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如果没有沟通技巧,没有做人的基本方式,就不可能干好旅游,旅游领域里的哪个专业都干不了。一上来就强调所谓的能力培养,可能的结果是弄得学生一个个都眼高手低,刚到单位3个月就不适应了,再换一个单位,3个月又被人家开了,自己要磨练10年才悟出一点道理,可是多少发展机会都错过了。因此,培养能力是必需的,但是不必考虑得太早、太单一,实际上养成训练、基本素质也都是在培养能力。要研究培养能力的具体途径、具体方式,尤其是要与实践基地紧密结合。天津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和高雄旅专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天津旅游管理

干部学院请澳大利亚人用英语讲授饭店方面的课程,由于是全英语授课,所以逼着学生把英语水平提高了;结业的考核方式也很特别,就是学生自己设计菜单,自己采购原料,自己推销并接待这场结业考核宴会。很多饭店老总也去观看这场宴会,宴会结束后饭店老总当场就要了看中的学生。这就是一种真正的能力培养。高雄旅专也


是这种方式,它们的招生分数甚至超过东吴大学,毕业生都很受欢迎,不仅是因为他们一上来就能操作,而且还因为这些学生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上。可是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整天就瞄着饭店老总、部门经理的位置,进了酒店让他们干这个不乐意、干那个不乐意。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学生可能一辈子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位置。而高雄旅专在教学中培养了让学生愿意做小事的素质,这很重要。因为说到底,服务都是细节,肯做小事就培养了一种基本素质。

2.三管齐下,共促发展

第一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多数教师和实践的距离还是远了些,因此师资水平的提高,包括师资的养成训练等问题都需要研究。比如,真正训练有素的饭店老总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可能在给客人边走边介绍的过程中,会随手捡起地上一片纸。这都是训练养成的。一个职业一个风度、一个养成。我们教师应该突出这些方面的训练。这其中有些是基础和条件的问题,比如要有足够的见识和相应的体验;有些是我们教师自身努力与否的问题。第二是教材。现在旅游管理方面的教材很多,重复性的教材也多。其实,有些教材我们不必原创,比如西方已经有几十本成套的饭店管理方面的教材,我们就用不着非得原创。有些东西却需要我们原创,尤其是新领域、新专业。把这些东西原创出来了,学术地位就有了。用不着把精力花在人家已经嚼烂的领域,而是应该把精力更多地花在新的领域上。新需求不断产生就会不断形成和产生新专业,新专业不断产生就需要不断产生新的教材。新教材尽管可能粗糙些,但毕竟是自主原创的,而且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教材是和课程设置、体系设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等道理,如果新的花样多了,教师的积极性也

提高了。该引进的就引进,这样就可以让老师们腾出时间,把有限的资源放在专业创新上。现在很多领域没有材料、没有教师、没有学生,但是客观有需求,可是像饭店、旅行社这些传统领域现在是什么都有,大家还挤在里边重复建设,这显然没有必要。第三是学生。现在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他们的缺点和特点。我们用不着埋怨学生,也用不着埋怨家长,只能就现实情况进行研究,重点研究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说旅游专业正好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势,毕竟旅游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中实践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大。如果是研究生层次,也可以考虑带着做几个项目,项目一做,再稍加点拨,要学的

内容就容易懂了,学生自然得到了提高。这里的逻辑关系是:因为大家一起看完现场后,还需要进行发


言讨论和分工写作,这样就逼着学生学会观察和动脑,跟着导师一步一步地学;一个项目下来,学生就知道自己的不足了,也就知道怎么做研究了。这是我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也是一种教育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还需要考虑到他们的就业方向。如果学生以后要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那就需要加强他们在文字方面的能力。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通过了英语八级,可是中文写出来话都不通顺,恐怕很难被录用。相反,可能英文成绩一般,但古文功底不错,

文字能力突出,被机关录用的可能性反而比较大。而且文字能力强,往往意味着分析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理解能力强,可能操作能力弱一点,但操作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较短时间的培训来提高。到企业也是如此。因此,如果院校能够有针对性地在这方面下点功夫,就能培养出让学生一辈子受益的看家本事。

[参 考 文 献]

[1] 吴必虎,黎筱筱.中国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报告[ EB OL].www.

costa.com,2005.

Several Problems Regarding the Constructionof the Major of Tourism Management

WEI Xiao-an1,LI Xin-jian2

(1.The Center ofTourism Research,China Academy of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836, China; 2.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Beijing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24,China)Abstract:This paper,beginning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jorprospect,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alent-cultivation model,holds thatChina's transformation from a big tourism nation into a strong tourismnation reguires not only a great number of talents,but also high calibre

and competitive professionals cultivated by tourism colleges.Tourismeducation should lay stress on segmental principle when establishingmajors.Tourism discipline is a strong demonstrative discipline.Practicalrequirements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terms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teaching methods.Prominence should be given to forming training interms of talent-cultivation model. Stress should be laid on theinteractivity between teachers,teachingmaterials and studentsto achieve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 words:tourism education;discipline construction

[责任编辑:吴巧红;责任校对:宋志伟]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BUNE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