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十三五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
发布时间: 2017-05-14 来源: 浏览次数: 1181 |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十三五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2016—2020) 酒管专业(2016—2020)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一、当前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现开设课程门数 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12门,58学分;选修课,需完成8学分; 学科基础平台:必修课,9门,学分27; 专业教育平台:必修课7门,学分17;限选课7门,需完成18学分;任选课16门,需完成8学分; 实践教学平台:必修课8门,36学分。 (二)现有省级、校级精品资源课程门数、双语课程门数、在开通识课程门数、微课、慕课数等;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1门,《旅游心理学》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2门,《旅游心理学》、《旅游学概论》;专科2门,《酒店督导》、《服务礼仪》 双语课程:1门,《酒店管理概论》 在开通识课:1门,《职业素质理论与自我修炼》 微课:1门,《餐饮部运行管理》 (三)当前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承担酒店管理专业专业课的师资共有24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名,博士4人,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为91%,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8%。 (四)当前教材建设情况(列出本学院(部)正式出版教材和自编校内使用的教材) 表1: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出版教材一览表(部分主编教材)
(五)当前教学改革情况以及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 拥有教授职称、博士学位的教师还不多,教师学缘分布集中的现象也值得关注,教学团队中教师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有待明确;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方面,尤其是专业知识、企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学团队的科学研究层次有待提高。 酒店管理专业科研成果总量较大,成果转化与推广效果较好,但是高层次的科研成果不多。 3.师资进修培训的覆盖面不够,投入不够 近年来,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培训项目相对集中于一小部分教师,覆盖面仅为50%左右,另外用于师资培训的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尤其是需要增加国际培训项目。
五、各类重点课程建设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课、通识课、慕课、微课如下: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一览表
旅管专业(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2016—2020) 一、当前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现开设课程门数 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12门,58学分;选修课,需完成8学分; 学科基础平台:必修课,7门,学分20; 专业教育平台:必修课10门,学分23;限选课7门,需完成14学分;任选课16门,需完成8学分; 实践教学平台:必修课11门,41学分。 (二)现有省级、校级精品资源课程门数、双语课程门数、在开通识课程门数、微课、慕课数等。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1门,《旅游心理学》。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2门,《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心理学》;专科1门,《酒店督导》。 双语课程:1门,《酒店管理概论》。 在开通识课:1门,《职业素质理论与自我修炼》。 微课:0门。 (三)当前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本专业有专兼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14人;平均年龄38岁,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富有活力。专任教师都具有旅游行业实践经历,拥有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还常聘来自于旅游企业的经理人或部门负责人、星级导游作为兼职教师。 表1: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本科专业教师出版教材一览表(部分主编教材)
(五)当前教学改革情况以及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 拥有教授职称、博士学位的教师还不多,教师学缘分布集中的现象也值得关注,教学团队中教师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有待明确;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方面,尤其是专业知识、企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学团队的科学研究层次有待提高。 本专业科研成果总量较大,但是成果转化与推广效果不好、高层次的科研成果不多。 3.师资进修培训的覆盖面不够,投入不够 近年来,专业师资培训项目不多。另外用于师资培训的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尤其是需要增加国际培训项目。 4.实验室(实训室)建设跟不上专业发展的新步伐,需要上马网络营销综合实验(实训)室和企业模拟运营管理的实训室。 二、“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目标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保障师资数量,提高师资质量,优化师资结构。到2020年,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超过100%,形成以教授、博士为专业带头人,以副教授为中坚力量,以行业专家、星级导游为依托的教学团队。其中,专业教师从18人增加到25人,力争博士达到5人,占专业教师20%以上,硕士及以上比例达到100%,形成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到2020年,培养一批在旅游行业的企业培训、旅游教育、企业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教师队伍。 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改革计划、目标 (一)基于和企业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遵循行业发展趋势和旅游人才的成长规律,制定富有特色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课程。 (二)每年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理事会会议,适时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三)课程负责人和企业经理人一起制定课程标准,请企业人士审定课程大纲、课程考核方案等教学文件。 (四)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上围绕旅游院校和企业工作需要,尝试下一步直接引进旅游企业的内部培训课程模块,使本课程的教学始终站在行业前沿的高度。 (五)完善课程建设的激励机制和课程开发的培训机制,鼓励并支持教师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加强课程建设的过程监控与管理,确保课程建设的成效。 (六)适应旅游业的国际化要求,加强素质教育,对《酒店管理概论》、《领队业务》、《模拟导游》等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并逐渐扩大“双语”教学课程覆盖范围,加大“双语”教学项目建设的力度,并积极聘请专业海外领队、外语导游来承担“双语”教学任务。 (八)在原有一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基础上,再完成《教育学》、《导游业务》二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并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九)联合企业,重点探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综合性实训实验课程,修订与完善课程实训(实验)指导书。 四、教材建设计划、目标 在项目建设期间,以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开发教材,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情境直接纳入教材,到2020年,出版6部以上专业教材。 (1)组织优秀师资编写《旅游专业综合技能实训》、《旅游销售实训》、《模拟导游》等课程本科层次教材。 (2)校企合作编写《酒店培训管理》、《模拟导游》、《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教材。 (3)力争有1—2门上述本科教材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 五、各类重点课程建设目标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课、通识课、慕课、微课如下: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一览表
拟于2017年申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2018年招生。 会展专业(2016—2020) 一、当前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现开设课程门数 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12门,58学分;选修课,需完成8学分; 学科基础平台:必修课,9门,学分27; 专业教育平台:必修课8门,学分21;限选课8门,需完成18学分;任选课8门,需完成8学分; 实践教学平台:必修课7门,32学分。 (二)现有省级、校级精品资源课程门数、双语课程门数、在开通识课程门数、微课、慕课数等; 课程建设方面需要加强,目前课程建设方面没有成果。 (三)当前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承担会展管理专业专业课的师资目前共有3名,其中副教授1名,博士1人,专业教师中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为100%。 (四)当前教材建设情况 会展专业在教材建设方面需要加强,目前教材建设方面没有成果。 (五)当前教学改革情况以及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会展经济与管理由于是新开设的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急需加强与提高。 二、“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目标 优化教师资职称、学历、年龄、双师结构,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赴企业任实职计划”,并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目前会展教研室专职教师3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教师队伍数量急需要增加,计划在十三五期间会展专业教师增加到15名,并不断的提高师资质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一批在会展行业的项目管理、会展营销、会展公关、会展服务等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中坚人才。 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改革计划、目标 (一)基于和企业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遵循行业发展趋势和会展人才的成长规律,制定富有特色的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课程。 (二)每年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理事会会议,适时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三)课程负责人和企业经理人一起制定课程标准,请企业人士审定课程大纲、课程考核方案等教学文件,充分收集会展企业素材,编写课程教案及PPT。 (四)完善课程建设的激励机制和课程开发的培训机制,鼓励并支持教师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加强课程建设的过程监控与管理,确保课程建设的成效。 (五)联合企业,重点探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综合性实训实验课程,修订与完善课程实训(实验)指导书。 四、教材建设计划、目标 教材建设方面,在“十三五”期间组织教师自编教材立项,争取逐步实现特色教材、校本教材自编,计划出版会展方面的专著或编写《会展营销》、《会展策划》教材2部。 五、各类重点课程建设目标 会展经济与管理由于是新开设的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急需加强与提高。力争在未来五年内,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成为市级品牌专业;《会展营销》课程建设成校级本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争创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争创1个校级本科教学团队。 航服专业(2016—2020) 一、当前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现开设课程门数 公共基础课: 必修11门,28学分;选修课2门,4分; 专业基础:必修课,7门,24学分; 专业课:必修课4门,34学分;限选课15门,需完成28学分;任选课8门,需完成9学分; (二)现有省级、校级精品资源课程门数、双语课程门数、在开通识课程门数、微课、慕课数等;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1门,《服务礼仪与训练》 在开通识课:1门,《职业素质修炼》 (三)当前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承担航空服务专业专业课的师资共有12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名,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为83.33%,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3.33%。 (四)当前教材建设情况(列出本学院(部)正式出版教材和自编校内使用的教材) 表1:航空服务专业教师出版教材一览表(部分主编教材)
(五)当前教学改革情况以及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 拥有教授职称、博士学位的教师还不多,教师学缘分布集中的现象也值得关注,教学团队中教师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有待明确;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方面,尤其是航空专业知识、机场及航空公司企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学团队的科学研究层次有待提高 航空服务专业科研成果量较少,高层次的科研成果甚少,教师研究领域有待明确,更期望相应的政策支持。 3.师资进修培训的覆盖面不够,投入不够 航空服务专业教师基本是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艺术类教师转行而来,对相关航空服务专业知识的培训项目非常少,尤其是以专业为目的的培训更少,费用也较昂贵,需要投入更过资金,尤其是需要增加国际化培训项目。 4.实验室(实训室)建设投入较少 目前航空服务专业的实训室已经跟不上发展的新步伐,需要能够进行综合实验(实训)和航空模拟舱的改造与升级,职业形象塑造的实训环境较小,模拟运营管理的实验条件有待加强。 二、“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目标 (一)化师资职称、学历、年龄、双师结构,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实行“赴企业任实职计划”,并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 (二)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不断提高科研服务行业企业的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在航空服务专业领域中的项目策划、经营管理等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中坚人才。 (三)到2020年,专业教师稳定在8人,专业教师中最好能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相关教师。形成以副教授为专业带头人,讲师为中坚力量,以行业专家、职业经理人为依托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 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改革计划、目标 (一)基于和企业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遵循航空企业发展趋势和航空服务人才的成长规律,制定富有特色的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课程。 (二)每年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理事会会议,适时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三)课程负责人和企业经理人一起制定课程标准,请企业人士审定课程大纲、课程考核方案等教学文件,充分收集航空企业素材,编写课程教案及PPT。 (四)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上围绕空乘服务工作需要,使本课程的教学能站在行业前沿的高度。 (五)完善课程建设的激励机制和课程开发的培训机制,鼓励并支持教师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加强课程建设的过程监控与管理,确保课程建设的成效。 (六)联合企业,重点探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综合性实训实验课程,修订与完善课程实训(实验)指导书,打造特色品牌专业。 四、教材建设计划、目标 到2020年,计划出版以下专业教材。 航空服务专业教师出版教材一览表
五、各类重点课程建设目标 航空服务专业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课、通识课、慕课、微课如下: 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建设一览表
鉴于学校对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课、通识课、慕课、微课等项目主要以本科专业为主,因此,专科专业在申报该项目时受限,所以教师们只能自己做部分项目,未能以学校为平台申报,故本专业在2017年亟需升本!
|